顾问:何光暐 编委主任:张坚钟 张晓明 副主任:李强 总编:税欣
2024年4月26日 星期五
点击率:1042259次
关于我们

最新信息
您的位置:首页 >>内蒙黄研会 >>查看信息

乌兰布和沙漠防治和对策建议

发布时间:2011.1.9  新闻来源:中国黄研会  浏览次数: 6318
 

 


 

  乌兰布和沙漠是我国八大沙漠之一,也是我区开展防沙治沙工作较早的地区。为了总结经验,探索又好又快的推进防沙治沙工作的对策,受自治区发改委委托,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会和内蒙古防沙治沙协会组织生态、地理、治沙和林牧农水方面的专家,在巴彦淖尔市、阿拉善盟发改委和有关旗县积极配合支持下,于2010年11月中旬对乌兰布沙漠进行了全面、系统地调研。调研组深入沙漠腹地调查了沙漠现状,考察了防沙治沙工程现场,参观了一些防沙治沙先进典型,走访了沙区农牧民群众和一些企事业单位,与盟市、旗县干部举行了座谈,交换了防沙治沙的意见。现将调研情况和调研组的对策建议报告如下。
  
  一、乌兰布和沙漠概况
  乌兰布和沙漠地处黄河以西,吉兰泰盐湖以东,贺兰山以北,狼山以南。分布在阿拉善盟的阿拉善左旗,巴彦淖尔市的磴口县、杭锦后旗、乌拉特后旗和乌海市,沙漠面积1475.54万亩。按行政区域分:阿拉善左旗1056.14万亩,占71.58%;磴口县277万亩,占18.77%;巴彦淖尔市农垦局58.6万亩,占3.97%;杭锦后旗30.7万亩,占2.08%;乌拉特后旗11.1万亩,占0.75%;乌海市42万亩,占2.85%。按沙漠类型分:流动沙地564.78万亩,占38.28%;半固定沙地469.08万亩,占31.79%;固定沙地403.68万亩,占27.36%;沙化耕地7.91万亩,占2.57%;其它土地0.09万亩,占1%。沙漠形态以沙堆为主,新月型沙丘和沙垄次之。沙丘高度,一般为3—10米。
  
  乌兰布和沙漠属干旱、高温、多风、少雨的典型大陆性气候,降水量从东向西,由144.6毫米减至116毫米;年蒸发量从东向西,由2380毫米增至3005毫米;年均气温从东向西,由7.6℃增到8.6℃。无霜期140—160天。主要害风为西北风,风势强烈,年均风速4.1米/秒。风沙灾害为主要自然灾害,是我国西北方向的主要沙尘源和沙尘暴通道之一,全年扬沙日数80余天,沙尘暴20天。
  
  黄河自南向北从乌兰布和沙区东部边缘流过,境内全长137公里,是沙区农牧林业生产和生态建设的主要水资源。沙区地下水较丰富,但从东到西水位逐渐加深,矿化度逐渐增高。沙区内陆湖盆、沼泽地、低洼地较多。沙区土壤主要为风沙土、灰漠土、沼泽土和草甸土等。沙区植被自东向西逐渐变稀,分布有沙蒿、白茨、霸王、红砂、珍珠、梭梭、冬青、盐爪爪、棉刺等旱生、超旱生的荒漠植物,其间分布有沙竹、芦草等。黄河边缘分布有人工乔灌木林。
  
  乌兰布和沙漠涉及到行政区域土地总面积4191.2万亩,耕地面积88.43万亩,牲畜头数37万头(只),总人口55.22万人,其中农牧业人口10.08万人。
  
  综合分析上述情况,调研组认为:一是乌兰布和沙漠沙化活动较剧烈而频繁,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和生态区位,对黄河及其水利工程,对河套平原、境内的交通干线,以及城市、村庄构成很大危害,沙漠每年埋没农田近千亩,向黄河输入泥沙近亿吨。从这里起源或通过的沙尘暴,危及到京津及华北、西北等地的生态安全。二是流动沙地多,防沙治沙难度大,但通过已治理的成果证明,乌兰布和沙漠可防可治。三是乌兰布和沙漠光热充裕,水资源条件较好,通过治理可开发利用的后备土地资源较丰富,具有发展林产业、沙产业的潜在优势。
 

  


 


  二、乌兰布和沙漠治理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乌兰布和沙漠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防沙治沙工作。首先是磴口县沿沙漠边缘营造防沙林带,经过几年的努力,在沙漠东缘建设了长达308华里的大型防沙林带,后延长到杭锦后旗全长达到350华里,有效地保护了河套商品粮基地,其建设成果成为当时全国全区的典范。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各项重点生态工程的实施,防沙治沙工作步伐逐渐加快,成果显著。据不完全统计,到2009年乌兰布和沙漠治理面积已达到418万亩,占可治理面积的28.3%,其中飞机播种造林160万亩、封沙育林118万亩,人工造林140万亩。凡是经治理的沙漠,植被得到恢复,盖度增加,土地沙化得到遏制,生态状况逐步好转。
  
  通过防沙治沙的实践和科学试验,总结和推广了一系列先进的适用技术和成功的模式。如飞机播种造林技术,在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的沙区获得成功,冲破了所谓的飞播禁区。还有沙漠锁边林带营造模式、窄林带小网络造林模式、梭梭人工育苗造林技术、梭梭接种肉苁蓉技术、人工沙障技术、冬储苗木等水造林技术,以及植物种良种选育技术等,为防沙治沙提供了有力地科技支撑,并为今后的防沙治沙工作提供了技术保障。
  
  特别是“三北”防护林,防沙治沙、退牧还林还草等国家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为乌兰布和沙漠防治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海渤湾水利枢纽工程和磴口黄河防凌应急分洪工程的建设,对补充乌兰布和沙漠地区地下水资源以及为沙漠防治和开发利用,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在防沙治沙过程中,培育了一批防沙治沙骨干力量,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和先进人物。各地在防沙治沙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林产业、沙产业开发,带动了药材种植业、林果业、旅游业等的发展。
  
  调研组通过现场考察与当地干部群众交流,一致认为乌兰布和沙漠治理虽然取得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和困难,总的看,沙区的生态状况“局部好转,整体恶化”的趋势没有根本改变。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沙漠扩张、土地沙化仍很严重,已经或正在与腾格里沙漠、巴音温都尔沙漠呈现汇合连片之势。在南部,沙漠正向贺兰山扩张,有的已经上山。向黄河输入泥沙,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有的已经越过黄河,防沙治沙步伐仍落后于沙化扩张的速度。二是早年人工建设的植被已呈现老化、退化状态,有相当部分防护林中的树木已经干枯,防护功能减退;新建的人工植被,尚不稳定,生态效益尚未显现。三是乌兰布和沙漠(包括其中的38.28%的流动沙地)除国有的农、牧、林场外,已全部作为草牧场划分到户,沙区植被就是农牧民的草场,给保护和治理造成很大困难。近年来,各地相继实施了退牧还草和围封禁牧措施,效果很好。但有些地方,措施不力,监管缺位,牲畜破坏植被的现象时有发生。我们在阿左旗,到处都能看到成群的骆驼过量采食沙区植被,有些梭梭林因被骆驼不断踩踏,老的逐渐死亡,新的更新不起来。四是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批企业进行土地开发,有利有弊。有利的方面是对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应该肯定。但有些企业,防沙治沙措施不到位,盲目进行大面积沙地开发,破坏原生植被,如不采取措施,将造成更大的土地沙化。五是由于沙区人口不断增加(近20年增加近两倍),工农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用水量逐年增多,加之干旱、大风等自然因素,一些地方地下水开采过度,造成水位持续下降,吉兰泰盐湖、阿左旗和磴口县一些新老开发区(即人工绿洲)都出现了缺水问题。由此,直接危及到沙区植被的生存与生长,同时导致沙区湿地萎缩甚至消失,湖泊由1979年的130多处,现在已经减少到116处,水位也萎缩了许多。


 


  
  三、对乌兰布和沙漠生态保护与防沙治沙工作的对策建议
  
  根据乌兰布和沙漠的特点,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今后防沙治沙工作总的思路应该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防治结合,综合治理,适度开发的原则,巩固和建立以林草植被为主体的沙区生态安全体系,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农牧民增收,为自治区建设北方生态防线做出贡献。
  
  一要采取坚决果断的措施,全面保护沙区植被。乌兰布和沙漠历史上原为黄河洪积、冲积和湖积平原,后来之所以成为沙漠,有自然因素,而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等人为的活动使植被不断遭到破坏,是近代沙化的主要原因。因此,保护沙区植被是从源头上防止沙化的根本之策,是防沙治沙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应进一步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综合手段,全面强化植被保护工作,坚决克服有些地方存在的“这边治理那边破坏”的现象。当前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按照《防沙治沙法》的规定,对一定时期内不具备治理条件的大面积连片的流动、半固定沙丘划为封禁保护区,禁止一切破坏植被的活动。对保护区内的农牧民要采取妥善办法安置,停止农牧业生产活动。今后应禁止沙区人口机械性增长,尤其不可因某些项目的开发大量引进外地的移民。对梭梭林、沙冬青林密度较大且具有科研价值的可划为沙生植物保护小区,参照自然保护区的要求保护管理。
  
  ——为保障骆驼的发展,阿左旗已确定划出骆驼放牧区,改变当前骆驼到处散放破坏植被的情况。这个办法很好,应本着草畜平衡的原则尽快落实。
  
  ——进一步大力宣传和认真贯彻执行《森林法》、《防沙治沙法》、《草原法》等法律、法规,以法保护沙区植被。强化监管措施,对破坏沙区植被的案件要严肃处理,对构成犯罪的要依法惩处。磴口县出台了《天然林管护办法》、《禁牧实施方案》等保护植被的规定,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由苏木镇和林业、畜牧等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禁牧工作领导小组,县林业局成立了护林大队,畜牧局成立了草原监管执法大队。这些办法和组织措施,对保护林草植被发挥了很好的效果,值得借鉴。
  
  ——要搞好沙区护林护草防火工作。随着植被保护和建设的发展,沙区林草逐年增多,防火工作应引起关注。在植被密集区、工程项目区要开辟防火道,配备防火灭火设施和设备,要有专兼职人员负责防火工作。要进一步加强林草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以确保植被的安全。
  
  二要科学规划,分区治理与建设。按照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分类施策的原则,根据乌兰布和沙漠分布的位置、地貌类型、危害程度等情况,划分不同的区域,实施分区治理与建设。
  
  ——沙漠腹部区。该区面积大,立地条件差,应以保护沙区植被、自然修复为主。对连片的大面积的流动、半固定沙漠划为封禁保护区,有条件地区在其周边或穿沙公路两侧,营造防沙林带阻挡沙漠向外扩张。
  
  ——沙漠东缘及黄河沿岸区。该区早年营造的大型防沙林带严重老化,林带两侧的封育区的沙丘再度活化,防护功能减退,危及河套平原;黄河沿岸沙漠不断向河道输入泥沙,危害很大,应是当前治理的重点。在保护好现有天然和人工植被的同时,加快更新改造和完善原有的防沙林带,并将林带逐步向乌海市、阿左旗黄河流经地段延伸,将流沙阻挡在黄河以西。乌海水利枢纽工程将淹没大片阿左旗的黄河护岸林,应优先安排建设新的防护林工程。
  
  ——沙漠南部贺兰山北麓区。该区沙漠扩张剧烈,危及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和吉兰泰盐湖。应对沙丘较大、连片不易治理的沙漠划为封禁保护区,促使自然修复,同时在有条件地段继续采取飞播造林、封沙育林育草和人工造林种草等综合措施,沿贺兰山麓至吉兰泰盐湖建设大型防沙锁边林带,阻挡流沙扩张。阿左旗已制定了规划并开始实施,效果良好,,应继续坚持下去,完成预定的规划任务。在乌拉特后旗境内巴音温都尔沙漠已穿越狼山与乌兰布和沙漠相连,该旗用飞播治沙办法阻止沙漠扩展已获成功,现已飞播造林40万亩,还有近300万亩宜播区应统一列入乌兰布和沙漠治理规划。
  
  ——沙漠北部人工绿洲区。该区水土条件较好,土地开发较早,形成人工绿洲,成为农业区。早年营造的农田防护林多数是以杨树为主,树龄已老化,功能减退,风沙灾害对农田危害很大。为了保护绿洲,对现有防护林带应逐步更新改造,同时要营造新的防护林带;对绿洲周边沙漠要搞好封育保护,对绿洲内的居民点要搞好绿化。
  
  三要实行优惠政策,加大国家财政支持力度,。乌兰布和沙漠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地方财政收入有限,而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防沙治沙任务繁重。国家和自治区应在资金上应继续给予支持,在政策上应更加优惠。当地干部群众希望:对符合公益林条件的灌木林草场继续转为公益林,享受国家的公益林生态补偿;因治理难度大,劳动力成本逐年提高,现行的飞机播种造林、封沙育林育草和人工造林补助费偏低,应适当提高补助金额,人工造林每亩500元、飞机播种造林每亩150元、封沙育林每亩100元较为合适;现沙漠土地大都作为草牧场划分到户,保护沙区植被需要移民减畜,为了不使农牧民群众生活受影响,保障能移出去、稳得住,应按国家现行的移民补助和禁牧补助政策给予补助,并应适当提高补助标准。
  
  要继续坚持“谁治理、谁管护、谁受益”的政策,将权责利紧密结合起来。要搞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保障林地经营者和林木所有者的合法权益。鼓励有能力的企业、经济组织和个人通过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制等方式进入沙区进行防沙治沙工作,治理成果经检查合格后享受国家的补助。
  
  四要大力推广先进的防治模式和适用技术。乌兰布和沙漠治理涉及到多领域、多学科,需要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支撑,实行科学防治,不断提升防治水平。对现有成功的治理模式和适用技术应集成推广,并在推广中不断创新,探索新的模式和技术。通过保护封育,促使天然更新、自然修复,是保护沙区植被和恢复沙区植被的有效办法,符合自然规律,应首选推广。飞机播种造林技术已经成熟,应在适宜地区积极实施,同时要进一步研究飞播植物种的配比和适当的播种量,不断提升飞播质量。人工造林应选择适宜的立地条件,必须坚持以旱生灌木为主,提倡多种灌木混交造林。要选育、引进新的治沙植物种,推广抗旱造林技术,提高造林质量。
  
  进一步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对防沙治沙科技人员要定期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要做好土地沙化、植被变化和地下水的监测,对输入黄河的泥沙量要布点长期观测,为科学防沙治沙提供可靠的数据。要支持国家和自治区有关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到乌兰布和沙漠开展科学研究。
  
  五要保护与合理利用水资源。水是人们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也是沙区植被赖以生存的根本保障,无论是天然植被还是人工植被都离不开水。要大力提倡爱护水源、节约用水、合理用水、限量用水,要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水务部门要搞好水资源的统一调配和管理,统筹兼顾,在保障生活、生产用水的同时,要兼顾生态用水。沙区内的湖泊、沼泽等湿地与沙区植被的生长密切相关,保护湿地是沙区生态保护的重要内容不可忽视。
  
  六要积极发展沙产业,搞好综合开发,增加沙区群众收入。乌兰布和沙漠光热充沛,有些地方水土条件也较好,具有发展沙产业的优势和潜力。在防沙治沙、确保生态安全的基础上,防治用结合,发展沙产业,力争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统一,是合理利用沙漠资源,造福一方群众的正确途径。沙产业开发所遵循的技术路线是“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是集约经营、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新型产业。在种植模式上要大力推广日光温室、大棚技术、地膜覆盖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设施特色种植业。乌海市的温室大棚葡萄、磴口县和阿左旗的接种肉苁蓉已形成一定规模,应向做大做强方向发展,有关盟市、旗县及自治区有关部门应采取具体的扶持政策,使这一朝阳产业尽快崛起。对市场前景看好的项目要重点扶持,培养一批带动面宽、竞争力强、辐射力广的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现已进入沙区进行土地开发的企业要加以正确规范,引导他们搞好防沙治沙,发展生态型的产业,对今后进入沙区开发的企业和个人要严格控制、科学评估。对于耗水耗能大且具有污染性或以取植物根茎(肉苁蓉除外)为目的、年年翻耕土地的企业,不利于沙区生态保护,应拒绝进入。
  
  沙区旅游是一种新兴的特色旅游,应积极发展。阿左旗吉兰泰镇牧民卢兴军开展家庭旅游并种植大棚蔬菜年收入达10万元,这种家庭旅游应该提倡。要充分利用正在修建的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和磴口防凌应急分洪工程,搞好周边防沙治沙的同时,用其水利条件,积极发展沙产业和特色种植业以及沙漠旅游业。
  
  七要进一步加强领导。防沙治沙是一项宏大的公益事业,是关系到地区生态安全和沙区国计民生的大事,各级政府应负总责。各级领导应充分认识到防沙治沙的重要性,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为改善沙区生态状况发挥领导作用。要按照《防沙治沙法》的规定,建立健全“政府领导防沙治沙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奖惩制度”,真正做到政府统管,有关部门密切合作,齐抓共管。要制定或完善并切实落实防沙治沙规划,明确奋斗目标、防治任务和措施。乌兰布和沙漠防治规划要纳入自治区“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建议国家应尽快启动实施乌兰布和沙漠治理的总体规划,加大投资力度。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按照“全国动员、全民尽责、全社会参与”的要求,组织动员广大群众投入到防沙治沙事业中来。要切实贯彻执行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防沙治沙和农村牧区其它方面的方针政策,正确认识和处理防沙治沙与发展经济的关系,解决好防沙治沙与发展畜牧业方面存在的问题,特别要妥善解决好移民问题,既要搞好防沙治沙,也要关注民生,努力改善与提高农牧民的生活水平。
  
  调研组认为,当前乌兰布和沙漠生态保护与治理,正处在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同在。只要沙区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树立信心,坚定决心,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发扬成绩,克服困难,依靠科技,强化措施,努力工作,防沙治沙工作一定会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内蒙古生态文明和黄河文化经济建设促进会
  
  调研组
  
  内蒙古防沙治沙协会
  
  
  2010年11月20日
  

首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留言反馈/建议
Copyright©2010-2020 中国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11046480号-1
电话:010-84477295 传真:010-84477295信箱:zghhwh060@yahoo.com.cn  技术支持 北京雪狼网络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火器营路1号院1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