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问:何光暐 编委主任:张坚钟 张晓明 副主任:李强 总编:税欣
2024年4月26日 星期五
点击率:1042627次
关于我们

最新信息
您的位置:首页 >>包头黄研会 >>查看信息

乌兰道20号|从水患之治到资源之利 包头与黄河的斗洪史

发布时间:2020.9.25  新闻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浏览次数: 2336

  黄河流经包头境内214公里,年平均径流量为260亿立方米,是包头地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主要水源。

  从20世纪50年代起,包头就开始了大规模的水资源开发,先后修建了多处黄河水源地,以及团结渠、民生渠等较大的黄河提水工程,先后构筑了昆都仑、刘宝窑、水涧沟等中小型水库,进行了大规模的水资源开发。包头地区的生活、工业及农业用水设施已经能够满足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黄河水虽是包头市冲积平原可靠的灌溉水源,但也威胁着沿河的工农牧业生产及市民生活安全,历史上曾多次发生险情。

  水患频仍

  清咸丰年间暴雨成灾,黄河洪峰流量达到7000立方米/秒,水没房顶,汪洋一片,造成1200余人死亡,7000余间房屋倒塌。1942至1944年的3年间,黄河连续发生洪水,从磴口到托克托县段的111个村庄相继被淹没,数次水深达3米以上。新中国成立后的头几年里,黄河在包头段先后成灾32起,淹没多个村庄和多片田地。

  鉴于上述情况,国家、自治区及我市对黄河包头段的治理给予高度重视。在自治区的统一布置下,1952年对黄河包头段进行了勘察测量,自此拉开了包头历史上大规模治理黄河的序幕。1956年黄河大坝基本建成。大坝从包头修筑到托克托县,全长计270多公里。

  黄河堤坝的建成,对包头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及黄河两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大坝本身也存在一些隐患——主要原因是:由于堤坝是修建在黄河两岸的泥土基础之上,时间一长,河水冲刷,容易将大坝淘空。在这样的情况下,数年间,共发生了七次险情。

  第一次险情发生在1970年3月,当时正值开凌前。因黄河磴口段多弯道(弯道处河水极易掏空河塄),堤坝出现裂痕。在市委、市政府及市防汛指挥部的领导下,迅速调集各方力量(解放军也参加了这次抢险战斗),用传统加固办法(即石头铅丝笼子)在沿岸加固了约300米长的石坝。此次修坝历时3年,用了约20万立方米石料。

  第二次险情发生在1974年夏季,位置在三岔口(包钢重要的水源地)。当时黄河洪峰为4800立方米/秒,造成该段黄河部分堤坝坍塌,一些村庄淹没。这次抢险,共打套堤3公里,用土方30余万立方米。第三次险情也发生在1974年,位置在位于东河区南海子以南的大树湾。当时的黄河洪峰为4100立方米/秒,造成黄河改道南移(现二里半南海公园即原黄河故道),淹没大片村庄、田地,致使包头与伊盟(现鄂尔多斯市)的行政区划面积位置发生改变。

  第四次险情发生于1975年9月。洪峰流量为4000立方米/秒以上,堤坝被咆哮的洪水淘空,防洪堤冲断两次,附近村庄和农田被淹,其中耕地4200亩、荒地2500亩、林地110亩。此次抢险公共打套堤4.2公里,用土方约4300万立方米。

  第五次险情发生在原郊区南海子,时间为1976年,造成黄河南海段防洪堤坝断裂,耕地水毁面积达4000亩,1500余间房屋被淹,迫使南海村向北迁移约3公里,迁移700余户、3500人。在这次险情中,新打了套堤7公里,用土方15万立方米。

  岁岁安澜

  官地险情发生于1980年9月间。官地位于古城湾南,当年凌汛过后,顶弯段河道淘至堤脚下,直接威胁着大堤安危。在这次险情中,打套堤“战斗”十分艰苦,当时雨下得很大,人们在风雨中与洪水抢夺时间,共打套堤3公里,累计用土方3000万立方米。这次险情水毁耕地560亩、荒地1800亩、林地250亩。1989年在原套堤1000米处又筑套堤,用以加固。

  新中国成立以来,新河口曾经先后发生过多次险情,尤以1980年和1989年为重,1980年险情发生时,由于套堤(这次打了约4公里)打得及时,附近村庄、田地未受水淹。1989年10月受南岸哈什拉川及北岸五当沟影响,大堤一半被洪水淘掉,水毁耕地面积500亩、荒地300余亩、林地100亩。1990年修建柴石坝7座,在上游修建网坝15条。

  这几次险情,有一些共同的特点。除磴口险情外,其余6次险情的洪峰流量均在4000立方米/秒以上;除磴口以外(因磴口情况特殊,北距京包铁路线仅30余米,往南又有扬水站,没有打套堤的余地,只能用网石的办法,石坝依照河水流向打筑),其他6次险情均打了套堤。另外一点,就是在历次防洪捡险中,国有大型企业基本上成为冲锋陷阵的主体。当时的防护责任段落大体是这样分工的:昆区以西为包钢、二冶;昆区以东至东河区为一机、二机;东河区至土右旗,为包头铝厂。如情况紧急,可打破分工,任意调动。形势特别危急,还可让部队、公安、卫生等部门协同作战。

  黄河包头段堤坝的修筑,上个世纪50年代是按5000立方米/秒设计的。因1961年和1962年洪水两次漫过20余处堤防而成灾的原因,此后,又按6000立方米/秒进行了重新设计,对原有堤坝进行了加高和加固。伴随着黄河包头段的七次险情和对黄河大坝的一次次加固、完善,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黄河基本上没有出现大的险情,度过了比较平稳的20余年。但我们对黄的防洪工作丝毫不能掉以轻心。黄河的每段防护工程都特别重要,对三岔口、磴口、新河口几个段落的治理更应引起注意,因三岔口为包钢的重要水源地,又事关昆区居民的生活用水;磴口涉及80万亩水浇地与东河区市民用水,且紧邻京包铁路、京包公路;新河口如发生垮坝,势必造成土右旗黄河改道,洪峰一旦涌入民生渠,磴口下游一带黄河水面会骤然加宽,沿河村庄必然受淹,后果不堪设想。

  此外,包头境内有76条山沟,山沟防汛应特别引起注意,对它的重视决不应轻于黄河。另外,对穿堤涵洞应给予同等重视,要经常认真检查,复核加固。

  如在河道中修建景观工程,设计时一定要将防洪功能放到第一位,将景观功能放到第二位。沿河堤(过去规定50米以内)不能修建房屋等其他建筑,要给防洪抢险留出足够的通道和余地,否则,一旦发生险情,后果不可收拾。(樊尚仁)

 

首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留言反馈/建议
Copyright©2010-2020 中国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11046480号-1
电话:010-84477295 传真:010-84477295信箱:zghhwh060@yahoo.com.cn  技术支持 北京雪狼网络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火器营路1号院1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