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问:何光暐 编委主任:张坚钟 张晓明 副主任:李强 总编:税欣
2024年3月29日 星期五
点击率:1025339次
关于我们

最新信息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查看信息

黄河国家旅游线路,建什么?怎么建?

发布时间:2019.12.3  新闻来源:中国黄研会 浏览次数: 3792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推进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文化和旅游部于12月2日在河南洛阳召开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座谈会。中国旅游研究院戴斌院长参加会议并做主题发言,题为“黄河国家旅游线路,建什么、怎么建?”。全文如下:

  值此各地各界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文化和旅游系统贯彻落实“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重要指示的今天,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论述的学习体会,我就如何发展黄河旅游谈几点想法,请雒部长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黄河文化、中国梦与旅游形象建构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这是无容置疑的。自南宋开始,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中心开始向长江流域转移,这也是有目共睹的。在沧海桑田的大历史中,“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给沿线带来了肥田沃土和塞上江南,也曾经“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下游至今还有长达800公里的“地上悬河”。今天,我们需要以生态的名义保护黄河,以文化的名义传承黄河,也需要以旅游的名义发展黄河。

  我们不能只在文化典藉和历史遗址中追寻逝去的繁华,也不能只满足于再现清明上河图或者等比例复建古城古镇。无论有过多么辉煌的历史和繁华的记忆,都回不去了。无休止地叙说过去,别人不见得都爱听,可能还会妨碍自己往前看。中国是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的中国,是历经磨难又绵延不绝的中国,也是正在谋求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武威出土的马踏飞燕是黄河文明的代表,数十年来一直都作为国家旅游形象而存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时代,是继续延用还是寻找新的形象?无论如何,黄河文化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讲好黄河故事,需要国家艺术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在艺术传承和理论建构上给予重点支持,也需要中央和地方艺术院团加强与旅游集团合作,用好国家战略做支撑的这个大IP,打造一批观众和游客喜闻乐见的文化演艺项目。选题上要重点关注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诗经》《老子》《史记》等经典著作,以及焦裕禄精神为代表的新中国治黄的伟大历史成就,立意上要重点表现“九曲黄河,奔腾向前,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这些年来,受益于大众旅游的文艺创新,《印象•刘三姐》《又见平遥》《宋城千古情》《遇见天坛》等旅游演艺和文化综艺项目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培育了张艺谋、梅帅元、王潮歌等知名导演和一批市场意识强、专业水平高的文旅企业。讲好新时代的黄河故事,一定要重视并用好这支力量。

  二、线状遗产、节点城市与旅游市场推广

  沿黄的国家和地方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间文艺众多,是典型的线状文化遗产带。我国七大古都中的四个分布在黄河沿线,四大著名石窟中的三个分布于黄河沿线。无论是青海的塔尔寺、甘肃的莫高窟、内蒙古的长调,还是陕西的兵马俑、山西的大院、河南的豫剧……无一不是国之珍宝,世之精华。黄河流经9省区,流域内拥有西宁、兰州、银川、呼和浩特、西安、太原等6座省会城市,69个地区(州、盟、市)、329个县(旗、市)。包括中卫、包头、吕梁、洛阳、东营等地、县级市和众多的城镇,多数属于目的地城市,既没有类似粤港澳大湾区和长江三角洲的城市群,也没有北京、成都、武汉等旅游产业集聚地,很难形成互为客源地和目的地的自发合作机制。现有的旅游合作基本上停留在政府部门的人员往来、论坛研讨和媒体宣传方面,消费主体没有感知度,市场主体没有切入口。

  由文化和旅游部牵头,沿线地方政府和旅行商合作,共商共建共享“黄河文化国家旅游精品线路”。从全球范围来看,大众旅游初级阶段的基本面和观光旅游的本底需求没有变,入境旅游市场这么多年了,还不是京西沪桂广、长江三峡那么几条线吗?得尊重市场规律,面向终端需求,培育和推广黄河主题的国家线路和区域产品,而不是上来就奔着精品景区、旅游度假区、产业区、示范区去。应在深入而系统的市场研究基础上,正式发布黄河旅游发展规划和国家旅游线路,并要求文化和旅游全系统、全行业毫不动摇地与国家旅游发展战略相向而行。国家旅游形象宣传、旅游交易会、欢乐春节等文化活动,以及海外目的地的专项旅游推广,都要讲黄河故事,而且要讲好。

  国家旅游线路的建设和推广,要以讲好“黄河故事”为目标,分区域做好重点项目的规划工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黄河流域自然景观壮丽秀美,沙漠浩瀚,草原广布,峡谷险峻,壶口瀑布更是气势雄伟”,均为旅游发展的本底资源。上游的三江源、祁连山、中游的沙漠沙地、下游的河口湿地等国家公园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脆弱,宜重点发展生态旅游、科普旅游、红色旅游和研学旅行,而非大规模团进团出的大众旅游。两年前,为青海省旅游发展大会做专题讲座时,有同志问“太多的生态保护区,游客进不去,怎么发展?”我的回答是,生态是背景,是吸引游客到访的要素而非接待游客的空间。哪怕发展的慢一些,也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黄淮海平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在乡村旅游、休闲度假领域大有可为。郑州、西安、济南等中心城市和中原城市群应谋划建设以美好生活为支撑的都市旅游新空间、新项目和新产品,培育一批世界级精品旅游景区。发展旅游不是一味强调大投资大开发大建设,要以增量投资激活存量资源,更要以旅游消费、公共文化和大众艺术活化城乡空间。在项目、景区和城市的基础上,串珠而成新时代的国家旅游线路。

  三、大河文明、一带一路与国际旅游合作

  黄河、长江、淮河、黑龙江,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尼罗河、恒河、印度河、莱茵河、叶塞尼亚河、密西西比河,一条又一条举世闻名的母亲河哺育了蓝色星球上的多元文化。历史上的河道承载了军事、交通、经济、贸易、探险诸多功能,其蕴藏的旅游价值也在逐渐显现。黄河的羊皮筏漂流、长江三峡和莱茵河的内河游轮等广受游客欢迎的消费项目,既传承了文化,也为旅游业创新发展注入了全新动能。

  “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44亿人口,分布着80%的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全球最具增长潜力的旅游带。近年来,我入境旅游市场稳步进入恢复增长的新通道,主要得益于“中国梦”为代表的当代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对沿线国家的吸引力,而持续高速增长的出境市场则为沿线国家带去旅游发展红利。旅游在“一带一路”峰会、上海合作组织、亚洲文明对话、中阿合作论坛等多边合作机制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强,中蒙俄旅游部长会议、中欧旅游年等专项活动均引起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高度重视,也是因为各方看到我出境旅游蕴含的市场价值和文化内涵。随着郑欧班列、中俄蒙经济走廊、宁夏对阿合作的平台等国家战略的实施,黄河流域和沿线省市与“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正在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由文化和旅游部牵头,联合黄河沿线省市和国际组织,创办大河文明发展论坛、大河文化和旅游博览会。一会一展同期举办,相互映衬。会议要紧扣文化遗产活化、城市复兴、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科技创新等主题,通过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的主旨演讲,高官与企业家座谈,科技与人文对话等形式凝聚共识,促进发展。无论是办会还是办展,都要以市场化和专业化为导向,不要把太多的精力消耗在摆几排沙发、合影站位、开幕是扛横杆还是倒沙子等形式和仪式上去。不见得什么事都要政府来做,也可以考虑民办公助的形式办会、办展、办活动。无论采取哪种形式,创新哪些平台,都是为培育、建设和推广黄河国家旅游线路,都是为传承保护弘扬文化。

首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留言反馈/建议
Copyright©2010-2020 中国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11046480号-1
电话:010-84477295 传真:010-84477295信箱:zghhwh060@yahoo.com.cn  技术支持 北京雪狼网络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火器营路1号院1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