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问:何光暐 编委主任:张坚钟 张晓明 副主任:李强 总编:税欣
2024年9月8日 星期日
点击率:1132648次
关于我们

最新信息
您的位置:首页>>黄河文化>>查看信息

黄河文化在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

发布时间:2023.2.14  新闻来源:中国黄研会 浏览次数: 2230

    

摘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新时代黄河文化价值转变的内在推动,是中华文化绵延发展的现代性驱引。讲好黄河故事,弘扬传承黄河文化,成为新时代赋予黄河人的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使命和任务。本文从探讨解析黄河文化的内涵、地位和作用等研究出发,提出了黄河文化在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期为进一步增强文化建设的理论自觉与行动自觉,为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提供历史启示与支撑。

关键词:黄河文化  内涵  地位和作用   基本思路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黄河文化是中华文化最有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主体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孕育演绎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谱,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心理性格。做好黄河文化保护与弘扬对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品牌内涵具有重要作用。

一、黄河文化的内涵及特征

(一)黄河文化的内涵

黄河流域的文化与其地质、地貌以及自然地理的特点密切相关,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像大地母亲般地孕育了黄河文化。经过五千多年的沉淀,黄河文化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包含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工程文化、非遗文化、红色文化以及民间各种文化产业等都历久且弥新。

从广义上讲,黄河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及其流域广大劳动人民在黄河水事及其相关实践活动中创造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黄河文化是指黄河流域广大劳动人民及其黄河水利工作者所具有的精神诉求、价值取向、基本理念以及行为方式的综合,主要包括精神、理念、价值观、制度等文化现象。从空间分布上看,黄河文化包括今天黄河干流流经的九省区,即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河南、四川、山西、山东;而黄河在历史上改道频繁,干流曾流经的区域范围更为广大,因此,黄河文化还应包括北京、天津两市以及安徽、江苏两省。从考古学文化上看,旧石器时代文化见证黄河文化的悠久历史,新石器时代文化序列展现中华民族迈向文明时代的历史进程。从区域文化上看,黄河文化包括黄河上游的河湟文化、陇右文化、河套文化,黄河中游的三晋文化、关中文化、河洛文化,黄河中下游的中原文化、齐鲁文化。从文化属性上看,黄河文化包括农耕文化、草原文化、丝路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海洋文化。九曲黄河,蜿蜒万余里,把流经地区的各种样态的文化串通连接在一起,形成了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二)黄河文化的特征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遵循自然规律和客观规律,统筹推进山水林草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要大力保护和弘扬黄河文化,延续历史文脉,挖掘时代价值,坚定文化自信。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黄河文化建设的突出特征。

1、农业文化是黄河文化最基本的特征。黄河流域,存在着一种早地粟作文化,丰厚的自然察赋,给发展农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加之长期的农业实践,使黄河文化成为一种成熟的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黄河文化具有“土”文化的特征,在文明发展程度上表现出一种先进性和早熟性。生活在这一文化氛围中的人务实、求安定、强调天人和谐、重视经验传统。

2、黄河文化具有连续性的特征,源远流长,延绵不绝。在世界四大“大河文明”中,只有黄河文化不曾断流。以农耕文化为核心的黄河文化一直是先进文化的代表,在文明时代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华文化的发展主线一直是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之间的碰撞、交争、互通、融合。黄河文化正是靠自己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强大力量,实现与异域文化之间的融合,终能传承赓续、不曾断绝。

3、黄河文化具有根源性的特征,她是木之根本,水之渊薮。中华文明发祥于斯,中华民族发源于斯,中华元典文化发轫于斯。黄河首先是一条文化之河,正是基于黄河母亲的哺育、黄淮大平原的承载,在中国诸多区域文化中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带率先进入文明社会。

4、黄河文化具有正统性的特征,她是黄钟大吕,风华绝代。黄河流域特别是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带,在中华文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占据主流地位,长期处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黄河文化的发展变化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命运走势,黄河文化彰显的是一种国家文化。

5、黄河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黄河文化以其博大的气势,宽广的心胸,融汇外来,吞吐万有,形成一个富于包容性的开放系统。一方面,她南与长江文化长期相向而行,互相碰撞、相互吸纳,积累了越来越多的文明要素,并最终进入文明社会,形成文明国家;北与草原文化长期碰撞、相互融合,不断融入新鲜血液,纳入新生基因,丰富中华文明。另一方面,通过陆路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与西方文化互通有无,与东南亚各国广泛交流,向外传播中华文明,向内输入域外文明成果。这些因素共同形成了多元一体、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团结的中华民族,丰富多彩、像黄河水长流不息的中华文明。在漫长的岁月里,这种博大精深的包容性,使之成为中华文化当之无愧的代表。

6、黄河文化具有创新性特征,她与时俱进,老树新枝。黄河文化是历史上很多中国文明元素的原创平台,并在数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历久弥新,在今天仍保持着旺盛的创新动能和发展活力。

二、黄河文化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内在要求

九曲黄河,奔腾向前,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20199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讲到: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既是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黄河事业和谐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精神,增强做好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新时代,幸福河的历史文化定位与内涵已经远远超越了农耕文明下的母亲河,多维度体现着时代的文化气息。

以黄河为题材的优秀文艺作品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我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和文化强国建设的现实基础。我们应深化黄河文化研究,深入梳理和挖掘黄河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和当代价值,持续开展‘黄河故事’的挖掘整理和传播转化,展示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从多角度、多方面提升黄河文化影响力。

三、黄河文化在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

黄河熔铸了中华民族的灵魂与精神。中华民族的形成史,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一部人类与自然、人类与黄河的关系史。一辈又一辈华夏儿女在对黄河的认识、治理过程中,获得生存智慧,汲取创造灵感,塑造精神世界,同时也赋予黄河文化生命,使黄河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特质的文化图腾。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时代价值和意义。首先,这是国家的历史使命和战略任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经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推动和亲自部署的一项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价值。其次,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我国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会期,须有促进全面发展的新增动力和经济结构来保障,不能仅靠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带动,还要有中西部地区的推动来增长动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呼之欲出,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迫在眉睫,必须引箭待发。最后,是构建和打造全国乃至世界文化高地的广泛共识。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决策英明果断、及时主动统一了我们保护传承与创新黄河文化的重要思想,为坚定文化自信的开局起步和弘扬优良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黄河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代表,是我们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释放“三股劲”正能量的不竭动力,深度解读先进文化、认同先进文化、保护先进文化,有利于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实施。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生命力旺盛的黄河文化将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凝智聚力、变革管理、规范行为、打造品牌、引领未来,续写黄河发展新篇章。

(一)黄河文化凝智聚力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上,黄河文化融发展底蕴,扣时代脉搏,迈铿锵步履,用文化的光辉照亮前行,用文化的力量砥砺奋进,用文化的精神凝智聚力,以文化“软实力”铸造发展“硬实力”。

(二)黄河文化变革管理

黄河流域历史、进而包括整体中国历史的文明进程,提示我们要特别重视黄河文明中求新求变的思想要素。这是这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大河文明的独特之处,也是身处新的大变革时代的当代国人,需要从先民身上汲取的思想营养和宝贵品格。

(三)黄河文化规范行为

黄河文化培育出了自强不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开拓精神;廉洁自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政治坚定、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求实精神;面向群众、不怕牺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我们一定要不忘初心,继承精神、依规守规,努力为人民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

(四)黄河文化打造品牌

发挥黄河文化资源优势,坚持保护和开发相协调、传承与创新相融合,挖掘和继承传统文化精髓,加快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进文化和旅游等产业协同创新,提升根亲文化、儒释道文化、功夫文化的品牌影响力、辐射力、感召力,统筹推进黄河文化发掘、研究、保护和利用,推动文化旅游和相关产业深度融合,丰富“黄河学”学科内涵,挖掘黄河文化价值,加强黄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打造黄河大典“根源性工程”。融入现代科技手段,推动黄河文化旅游事业发展。

(五)黄河文化引领未来

黄河文化是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不竭源泉。黄河文化既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涵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中所创造的现当代先进文化,是凝结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进入新时代,黄河文化被赋予了基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态文明建设等新的时代内涵,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复兴品格与大国风范、强国气度,彰显出历久弥新的顽强生命力和巨大创造力。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精神象征,为中华民族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之根、讲好中国故事之魂。

四、做好新时代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基本思路

传统,不属于过去,注定要成为现代涂抹不掉的背景颜色;现代,不只是一个时代概念,在文化上更是与传统割舍不断。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要大力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力量。我们要贯彻新发展理念,遵循自然规律和客观规律,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让黄河真正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1、深入挖掘新时代黄河文化内涵

黄河文化传承与创新,是黄河文化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化与新解读。在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背景下,整合黄河文化资源,打造新时代黄河文化地标,对于留住中华文明传统记忆、展示黄河流域文化魅力、构建全球华人的心灵故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宣传普及新时代黄河文化,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要讲好七十余年黄河安澜和历代黄河治理的辉煌成就,讲好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意义、重大规划和工作措施。要坚持目标导向,讲求宣传效果和内容感染力,创新宣传普及的形式和载体。

要加强黄河文化主题艺术创作,研究制定黄河文化题材精品文艺创作规划,着力推广经典剧目,积极开展“文化进景区、演艺进景区”等活动,创意创新推出一批以“黄河文化”为主题的特色文创产品,全面提升文创产业影响力。

3、高度重视历代治黄文献史料整理

深入总结历代治黄经验,重视文献史料整理,是保护传承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新时代黄河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社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人们对知识的需求不断加强。基于信息化背景下的治黄文献史料整理要树立新的意识,紧随时代风发展步伐,转变理念,让史料整理工作更为规范,资源信息内容更加丰富,为人们认识及了解有关信息提供便利,进一步拓宽民众视野,提高文化素质与修养。

4、创新体制机制,构建新型制度体系

一是推动国家层面建立协调机制。加强对黄河全流域文化保护传承的统筹规划和协调行动,打造沿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和文化保护带。二是持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健全完善文化建设领域组织领导、政策引导、资金扶持、人才支撑体系。发挥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作用,把文化作为重要的支柱性产业进行培育和打造,注重黄河流域文化产业的空间统筹,注重城乡文化事业和公共服务资源均衡,注重跨产业、跨区域文化协同和重大政策、重要服务平台的一体化与协同化。三是培养繁荣黄河文化的各类人才。加强文化复合型人才、紧缺型人才的培养引进;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四是建设具有黄河文化特色的产业体系。全面提升黄河文化品牌影响力,使黄河文化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真正让黄河文化“立”起来。五是加大文化旅游资源整合,深入推动黄河沿线旅游景区和涉旅文物单位以“两权分离”为重点的体制改革,创新经营机制,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充分利用当代融媒体渠道,做好黄河文化的当代传播,让更多中华儿女知晓、理解、传播黄河文化,也让人民在黄河文化建设中有更多文化自信,有更多参与感和获得感。与时代发展接轨,赋予黄河文化旅游产业更旺盛的生命力。

五、结语

黄河无论是作为一条自然长河还是作为一条文化大河,都以其自身的影响力镌刻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在当今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也是黄河文化的开拓者和建设者,每个人都在不知不觉中探索着传统文化的继承之法。我们要强化对黄河文化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促进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努力建设幸福黄河而不懈奋斗。

韩斐  滨州黄河河务局邹平黄河河务局  


参考文献:

1、20199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2、《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报告

3、李国英《以巡视整改实际成效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

4、匡尚富《探析幸福河内涵要义与指标体系》


首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留言反馈/建议
Copyright©2010-2020 中国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11046480号-1
电话:010-84477295 传真:010-84477295信箱:zghhwh060@yahoo.com.cn  技术支持 北京雪狼网络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火器营路1号院1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