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问:何光暐 编委主任:张坚钟 张晓明 副主任:李强 总编:税欣
2024年3月28日 星期四
点击率:1024897次
关于我们

最新信息
您的位置:首页>>黄河文化>>查看信息

打造黄河文旅产业新格局,助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2.14  新闻来源:中国黄研会 浏览次数: 872


摘要:2020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时强调,抓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需要高度重视解决的突出重大问题之一就是要实施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工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开展黄河文化宣传,大力弘扬黄河文化。

关键字:黄河  文旅产业  高质量发展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化是黄河流域多民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与自然的交互作用中创造出来的灿烂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古代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思想的中心和重心,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要做好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我们必须紧紧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指示精神,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2021年,在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结合黄河流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作为切入点,打造黄河文旅产业新格局,是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

一、我国文旅产业发展的现状

为增强和彰显文化自信,统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20183月,国务院将文化部、国家旅游局的职责整合,组建文化和旅游部,负责管理、指导和统筹我国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已经步入大众旅游的时代,人民群众对旅游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文化旅游作为一种以历史文化资源为基础的精神文化消费活动,日益受到大众青睐。文化旅游产业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动力,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省份积极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布局,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当地重要的战略支柱型产业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

二、黄河流域文旅产业发展的优势

(一)地域广阔,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黄河自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发源,几经弯曲成“几”字形,自西向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黄河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它不仅是中华文化的涵养地和诞生地,也是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的世界级风景长廊。黄河流经的区域孕育了丰富多彩、风格各异的自然风光和文化特色。

黄河上游地区自然风光主要以雪山、草原为特色,例如阿尼玛卿雪山、若尔盖草原等,孕育出以敦煌、嘉峪关、高原牧场为典型代表的游牧边塞文化;黄河中游地区主要地貌是黄土高原,流域内甘肃省庆阳地区是我国“周祖农耕文化之乡”,陕甘宁地区和陕西延安是我国红色革命的根据地;黄河下游地区自然景观主要以平原、丘陵和滨海为主,流域拥有泰安泰山、济南趵突泉和东营黄河入海口等以齐鲁文化为特点著名景区。

(二)历史悠久,历史文化底蕴浓厚

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同长江一起,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早在上古时期,炎黄二帝的传说就产生于此。在我国5000多年文明史上,黄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等,分布有郑州、西安、洛阳、开封等古都,诞生了“四大发明”和《诗经》、《老子》、《史记》等经典著作。九曲黄河,奔腾向前,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为黄河流域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三、目前黄河流域文旅产业发展的存在问题

(一)规划整体性和区域协作性不强

目前黄河流域文化旅游的开发模式主要以行政区域为单位进行管理划分,分而治之现象严重,造成规划整体性和区域合作性不强。具体表现在:

1.发展缺乏整体性

目前,沿黄各省区依据各自的资源优势,已经初步建设了几个特色分明的黄河旅游带,主要包括:(1)青海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带;(2)甘肃黄河风情旅游带;(3)宁夏黄河金岸旅游带;(4)内蒙古黄河生态经济带;(5)陕西黄河文化旅游带;(6)山西黄河之魂旅游带;(7)河南黄河文明旅游带;(8)山东齐鲁文化旅游带等。

但是各地在黄河旅游文化的挖掘、基础设施的建设、旅游产品的开发、配套政策制定等方面仍然单打独斗、分区而治,没有形成品牌效应集中、文化内涵统一、管理规范一致的大黄河旅游带,没有树立出黄河文化旅游带的整体形象,国内外游客对于黄河文化和黄河旅游的概念和认知也比较分散,只停留在几个著名的景点和熟悉的地区。

2.营销缺少协作性

由于各地区的黄河旅游带跨度广,地域之间经济发展程度差异大,政策支持力度不一致,文化旅游相关行业的营销都比较分散,各旅游区之间缺乏必要的区域协作和品牌联合,甚至许多地理位置接近、旅游资源相似的景区旅游发展彼此也呈现竞争状态,没有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良性发展业态。

(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近年来,黄河旅游热度不减,由于黄河流域地域范围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不平衡,产业布局不合理。开发重点主要集中在沿黄经济发达的几个省会城市周边,如兰州、银川、西安、郑州、济南等;对于一些经济欠发达的中小城市和县城乡镇开发力度不足,甚至处于待开发状态,文旅产业对于带动当地GDP增长的比例差异较大。

旅游市场主要集中在几个著名景点和个别热门旅游线路,对于新旅游景点的打造和新线路的开发投入不足,造成实际开发的旅游资源与黄河文化丰富的旅游资源相比占比较低。

(三)发展模式单一

黄河流域地处我国北部,经济社会发展相比南方地区较为落后,在文化旅游发展方面缺少强有力的市场资本注入和专业的文化旅游公司运营,投资开发主要为政府行为,没有完全的市场化,开发模式缺乏深度、广度和持久度,景区的开发运营和推广宣传形式单一,具体表现为:

1.开发运营模式单一

例如河南省三门峡市以黄河湿地天鹅湖作为当地发展旅游城市名片,在2018年度中央电视台《魅力中国城》栏目中荣获十佳城市。然而全力打造的“三门峡市天鹅湖城市黄河湿地公园”,在随后的开发投入过程中投资建设类型单一,主要为建设沿黄景观路、景区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景区内缺少便捷配套的旅游向导服务、文化推广展示以及特色观光旅游体验项目,无法形成良好的文化特色和市场吸引力,促进景区的进一步良性发展。景区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后试行过一段时间门票60元售价,希望单纯依靠销售门票来创造经济效益,民众意见反映强烈,认为景区门票价格和配套旅游文化服务体验不匹配,目前只能免费向大众开放,由政府负责运行成本。

2.宣传推广模式单一

    又如位于山西省永济市黄河东岸的鹳雀楼景区,因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著名诗篇《登鹳雀楼》而闻名于世,成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近年来景区在宣传推广方面主要依靠当地旅游文化主管部门,宣传形式和渠道单一,主要为在景区周边县市布设宣传广告,在线上电子地图、旅游攻略订票网站和线下旅行社等有限的平台宣传景区信息,辐射范围小,社会影响力和黄金周节假日参观人数相比位于长江流域的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其他3处与之齐名的“中国古代名楼”相比有很大差距。

四、打造黄河文旅产业新格局

针对目前黄河流域文旅产业发展的存在问题,要想改变现状,寻求突破,需要向经济发达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走在前列的地区和行业学习借鉴,结合黄河文化自身特点,打造出黄河文旅产业的新格局。

(一)建立“大黄河文化旅游”总体系

总体规划方面由国家文化旅游主管部门总体牵头,黄河流域各地区文化旅游管理部门共同参与,做好“大黄河文化旅游带”发展规划,通过构建合作平台和整合旅游资源,营造一体化的空间发展布局,制定统筹协调的发展战略,建立统一标准的营销服务体系,做好黄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顶层建筑。

1.构建统一的合作平台

打破不同省份地区之间的束缚,连通相似旅游资源之间的纽带,统筹谋划,统一开发,协同合作,资源共享,构建“大黄河文化旅游”合作平台,互联网为载体,通过建立官方网站和开发智能手机官方APP等形式,将黄河流域各地区的旅游资源进行汇总整合,形成文化旅游品牌IP,使社会大众建立良好统一的黄河文化旅游印象。

平台内容要涵盖餐饮、住宿、交通、购物、游览、文化体验等文化旅游的全产业链。以支付宝、微信、网银等电子支付平台为依托,实现全行业文化旅游市场经济体系的整合。对于旅游产品购买力强的游客,可以建立旅游平台VIP制度,使其在票务购买打折、客房优先预定和延时退房、免费停车洗车等诸多方面提供更多的实惠。

2.整合同类的旅游资源

在内容形式上通过将同类旅游资源进行打包的方式进行细分,设置旅游通票,让门票在一定程度给予优惠或者减免,同时延长使用时效,以此来吸引游客去到全流域更多的景区打卡观光消费,实现区域间共同发展。

例如可以开发以刘家峡、龙羊峡、万家寨、三门峡大坝、小浪底等水利枢纽为主题的水利风景区通票;开发以麦积山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为主题的石窟艺术通票;开发以贺兰山、崆峒山、华山、嵩山、泰山等为主题的山水旅游通票;开发以塔尔寺、法门寺、白马寺、少林寺、相国寺等为主题的佛教文化旅游通票;开发以延安革命圣地、庆阳南梁革命纪念馆、晋西革命纪念馆等为主题的红色革命旅游通票;甚至可以开发黄河流域全景区通票这样的爆款产品,景点越多,优惠力度越大。

(二)因地制宜发掘旅游资源潜力

对于一些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中小城市、乡镇以及乡村,可以结合当地旅游资源特点和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进一步挖掘文化旅游资源潜力,探索适合当地的旅游发展模式。

1.打造网红文化旅游商业街

    黄河沿岸周边中小型城市,可以结合现有的商业规模和城市发展规划,选择在现有商业街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升级,或者在城市发展新区进行重新规划拓展,打造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网红文化旅游商业街,作为发展城市旅游为主的突破口,既可以广泛吸引外地游客资源,又可以拉动提升当地商业发展的规模和品质。

商业街一方面要涵盖时下比较热门流行和规范成熟的餐饮,休闲、购物、住宿、娱乐等商业业态,例如海底捞、蜜雪冰城、星巴克、优衣库、MINISO、锦江之星、横店影城等,更要突出打造出符合当地历史底蕴、民俗文化和餐饮文化特色的爆款产品,例如武汉户部巷的热干面,重庆磁器口的火锅底料,西安钟楼回民街的羊肉泡馍等。开发具备地方文化特点的文化旅游商业街,尤其需要注重自身特点的打造,注意避免出现定位模糊,造成与其他城市商业街类似“千篇一律”的情形。

2.发展新型文旅小镇

对于乡镇旅游业的发展,可以结合当地自然景观和民文化俗特点,打造特色文旅小镇,进而拉动城镇化建设和旅游业的同时发展,实现产城融合。当前,全国各地正掀起一股特色文化旅游小镇和民俗文化村的建设热潮,其中最为成功的案例就是乌镇。

乌镇的成功在于实现了乌镇从观光小镇到度假小镇再到文化小镇的迭代升级,从旅游资源产品和文化体验上制造差异性,以先天的优势自然景观为基础,通过融合互联网要素和戏剧艺术深化其精神内核,生成商业模式,形成竞争壁垒,开创了乌镇模式,成为文旅小镇的国家名片和世界名片。因此,在建设文旅特色小镇的过程中,不能够只是简单的通过建设宾馆,饭店、商户等单一粗放的发展模式,真正实现了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三)建立多元发文化旅游发展路径

1.影视文化产业推动文旅市场发展

近年来影视文化产业对推动旅游行业发展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涌现出横店影视城、象山影视城等热门影视文化旅游地。针对黄河旅游影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一方面要鼓励更多的文学创作者,创作更多扎根于黄河文化和地方风土气息的文学作品,将黄河流域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黄河沿岸的自然风光,风土民俗文化融入到文学作品当中,打造优秀文学影视作品,树立有影响力的影视IP,推动黄河文化的弘扬,传承与保护,提升黄河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在此基础上,打造集影视拍摄制作、旅游观光,休闲度假,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影视文化基地和影视城,实现影视文化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的共同发展。

2.建立个性化的服务体系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以及旅游观光道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汽车、摩托车等自驾出行旅游,甚至还有自行车骑行出游。自驾出行的方式更能够满足游客多样化、个性化的体验式旅游消费需求。

自驾出行旅游一方面更适合黄河流域尤其是西北部地区地广人稀、路多车少的便利条件;另一方面喜爱自驾出行的游客也是最有潜力的跨区域旅游的消费群体。目前青海省的青海湖就是比较热门的自驾车旅游胜地,每年吸引了许多全国各地的自驾游爱好者来到青海,或者以青海湖作为旅游中途的一站,进而自驾去往内蒙、新疆、西藏和四川。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个性化自驾出游服务体系。具体包括:

1)在景区周边或者必经道路沿线设立车辆维修保养以及紧急救援的门店,为自驾游客免去车辆故障的后顾之忧;

2)开设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等专业的自驾爱好者俱乐部,吸引更多的自驾游客到这里聚集组队、交流分享,进一步提升自驾旅游的体验感受;

3)景区周边已有的饭店、宾馆可以增加方便自驾游客停车、洗车、扎营、向导以及天气预报等个性化服务。

以上自驾出游服务体系涉及的相关商户和门店可以采用连锁管理或者冠名授权等方式进行统一管理,规范服务标准,提升它们在自驾游客心目中的信誉度,更有利于长远发展。

五、黄河文旅产业的发展前景

2019年以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给黄河流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以黄河文化旅游资源为基础,统筹发展,群策群力,实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区域空间、规划战略、营销服务的一体化,建设大黄河文化旅游带;要加强沿黄经济发达节点城市的建设,辐射带动周边乡镇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科学配置文化旅游市场资源,积极与“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进行有机衔接。在“十四五”时期这个新发展阶段,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构建黄河文旅产业的新发展格局,打造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助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作者:石晨  工作单位:西峰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2. 《习近平总书记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的讲话》

3. 《中国文旅产业发展报告(2019)(文旅蓝皮书)》作者:司若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4 ISBN:9787520145251

4.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报告(2020)(黄河流域蓝皮书)》作者:张廉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9 ISBN:9787520172301


首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留言反馈/建议
Copyright©2010-2020 中国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11046480号-1
电话:010-84477295 传真:010-84477295信箱:zghhwh060@yahoo.com.cn  技术支持 北京雪狼网络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火器营路1号院1号楼